近日,中共淮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印發《關于加強全市涉外法治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這是全省首例針對涉外法治工作印發的全面指導性文件。《實施意見》包括總體要求、工作措施、組織保障,其中工作措施共有九項:加強黨對涉外法治工作領導、優化涉外審判資源配置、開展涉外執法司法協作交流活動、貫通市縣部門一體推進機制、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能力水平、加強涉外法律知識服務及宣傳、實施園區涉外企業“法治體檢”專項行動、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庫建設、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引進培養交流,九項工作措施體現了在加強黨的領導下,一體推進涉外執法、司法、守法和法律服務、法治人才培養目標。
今年以來,我市不斷加強推進涉外法治工作。一是加強黨的領導。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另設涉外法治協調小組,吸收市委組織部、政法委、社工部、市法院、檢察院、公安局、司法局、商務局(貿促會)等16個成員單位,制定協調小組工作規則,在黨的領導下統籌推動全市涉外法治工作。二是加強市場問需。組織召開涉外法治工作座談會,邀請涉外法治工作部門、經營主體參加座談,有效搭建涉外法治供需兩端會見平臺,組織走訪在淮涉外企業,協調涉外法治人才庫成員資源主動上門服務,做好聯通、聯絡工作。三是加強資源聚合。設區市主動開展涉外法治城市同盟建設、縣區積極發展涉外法治聯盟和設立工作站點,采取“走出去、連起來”的方式不斷聚合涉外法治建設力量,通過建立聯席、聯動機制,開展涉外執法司法交流合作,共享涉外法治人才優勢資源。四是加強人才培養。完善涉外人才庫建設任務,按照培養方案(2025-2027年),按計劃完成法治工作、服務類、研究類人才增量發展目標,繼續開展協同培養基地淮陰師院法學院“涉外法治大講堂”活動,推動知名律所實踐教育基地實體運行并發揮作用,針對“涉外”主題加強法治建設骨干培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