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盱眙縣聚焦村級集體經濟總量、質量“雙提升”,制定落實黨建賦能集體經濟“發展十條”,在組織引領、產業化發展、機制保障上同步發力,推動集體增收、人才集聚、產業興旺、干部有為。
強化組織引領,夯實發展基礎。強化鎮(街道)黨建辦統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用發揮,指導村(社區)黨組織制定“一村一策”發展規劃154項,編排發展項目220個。全面推行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建設,實施高素質農民、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培育計劃,建立在外優秀人才、規模農業經營戶、特殊技能人員等5類“鄉村振興人才信息庫”,動員吸引206名人才黨員加入。在全縣28個黨群服務中心打造“鄉村振興人才實踐基地”,組織農業技能培訓、創業就業培訓等各類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70余期,累計培訓1800余人次。全面提優富民直播間等功能場所,借勢全市鄉村振興紅色主播培育機遇,從全縣村(社區)“兩委”干部和90后后備干部中優選143名“鄉村主播”,讓鄉村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。
突出項目發展,振興村級產業。聚焦特色項目,結合“龍蝦、稻米、畜禽、螃蟹、蔬菜”五大產業集群,支持村干部帶頭興辦稻蝦種養集中區、果蔬種植基地、中藥材產業園等3個致富特色項目,帶動黨員群眾新成立專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農業公司等農村經濟組織68個。大力發展文旅項目,支持沿百里畫廊、洪澤湖、天泉湖、軍部紀念館等27個重點村(社區),實施休閑民宿、生態漁莊、農業觀光園、老鵝餐廳、垂釣休閑等農旅項目47個,引進“又見天泉”“雨山秾稼”“桃您歡喜”“清荷小院”等一批品質級鄉村民宿,持續提升鄉村旅游承載量。探索項目實體化運營,推動官灘鎮、黃花塘鎮等先行試點,集聚形成漁溝村淮光農業公司、黃花塘村蘇淮碧水文化旅游咨詢公司等21個村級強村公司掛牌運營。
完善保障機制,激勵干部作為。深化“雙掛雙增”利益聯結機制,指導鼓勵鎮(街道)建立村(社區)干部報酬與經營實體利潤、集體經濟增收掛鉤機制,對經營主體連續2年實現盈利的,每年提取經營收益不超過10%,與當年集體經濟增收獎勵報酬同步兌現,累計兌現增收獎勵600余萬元。加大政治激勵導向,先后選拔8名政治素養好、經營能力強、集體增收成效顯著的村書記進入鎮領導班子和事業編制,進一步提振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。對村(社區)干部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的探索性失誤,按照“三個區分開來”原則,加大容錯糾錯力度,在村(社區)干部法人共同努力下,2024年度,全縣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46萬元,實現所有村(社區)超50萬元,106個超100萬元、百萬村占比達67.9%。